生鮮電商崛起,冷鏈產業邁入高速發展期
發布時間:2020-02-27 10:18:52
生鮮電商崛起,冷鏈產業邁入高速發展期
圖片來自“123RF”
【編者按】眼下,冷鏈物流已經成為各方巨頭與資本爭相追逐的對象,催生出一批具備全國性服務能力的冷鏈物流企業。
本文轉自中國冷鏈物流網,經億歐編輯,供業內人士參考。
雪糕、鮮奶、牛排、鮮燉燕窩……你會在電商平臺上購買這些需要冷藏的食品嗎?換在幾年前,你或許會擔心,長途運輸,東西肯定壞了吧!但如今,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在線上為生鮮買單。
這幾天,新零售食材品牌大希地正在緊鑼密鼓地備戰“雙12”。剛剛過去的“雙11”,大希地天貓旗艦店日銷牛排230萬片,銷售金額達到2400萬元,登頂生鮮肉類第一名。
還有更多像大希地這樣的生鮮產品,今年迎來銷量高峰。天貓“雙11”開場1小時,50萬支冰淇淋、400萬個橙子、350萬片牛排、150萬頭海參被搶光。京東生鮮也在“雙11”期間銷售創新高,1-10日累計銷售近4萬噸生鮮產品,約相當于整個北京市兩天的生鮮需求量。
生鮮品類熱銷的背后,是國內冷鏈物流的崛起。有了冷鏈物流的保駕護航,地方性的產品能賣得更遠,產品的銷售過程變得更高效,消費者也能方便地吃到更多新鮮食品。
生鮮更“鮮”,冷鏈給吃貨懶人帶來福音
對于新一代城市家庭而言,烹飪是生活中不可缺少又有點頭痛的事兒,其痛點在于好吃的通常很花時間,好做的常常不夠美味。也因此,新零售食材品牌大希地推出半成品牛排之后,受到不少年輕消費者的歡迎。
大希地副總裁郭紀剛透露,公司日常配送訂單量最高超過10萬件,“雙11”活動當日配送量高達20萬件。2019年1-11月,大希地累計發出535萬個包裹,85%實現“次日達”。
大希地的肉源均是產地進口,目前,該品牌已與順豐冷鏈、京東物流建立戰略合作關系,已經完成近30個中轉倉的布局,發貨范圍覆蓋全國31個省(直轄市、自治區)、385個地市。
新晉網紅雪糕品牌鐘薛高,也是冷鏈物流的受益者。今年“雙11”,鐘薛高天貓旗艦店一小時銷量突破300萬,相當于去年“雙11”全天的銷量。依靠全程-22℃的冷鏈運輸,鐘薛高可以在48小時內送達產品。
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,有更多的消費者愿意花相對大的成本享受更新鮮、健康的食品。比如低溫鮮奶,營養豐富但儲存期短,僅為7-21天,全程都需要2℃-6℃的低溫冷藏運輸,如今也在電商平臺上熱銷。在剛剛過去的“黑五”,通過冷鏈運輸的加州純正鮮奶首次通過天貓國際進入中國,產品熱銷推動全店日銷增長350倍。
另外還有火爆明星圈的鮮燉燕窩品牌小仙燉,主打0添加,保質期只有15天。消費者在線上下單后,不管總量是多少瓶,小仙燉按周配送,每周只發一組,一組為3瓶或7瓶。燕窩當天鮮燉,當天通過順豐冷鏈發貨,這種模式受到了眾多消費者的認可。今年“雙11”,小仙燉全網銷售額達到1.2億,復購率達50%以上。
顯然,冷鏈物流的普及對于“吃貨”“懶人”來說是個福音,坐在家中,也能隨時享用世界各地新鮮、美味的食材。
冷鏈不“冷”,各方巨頭角力生鮮運輸
在2016年以前,由于投入大、成本高、回報周期長等客觀原因,冷鏈產業表現一直不溫不火。自2017年起,我國多部委陸續出臺政策,推動冷鏈物流行業健康發展;同時,隨著新零售模式的出現、生鮮電商行業的快速崛起,冷鏈產業邁入高速發展期。
據統計,2018年中國食品冷鏈物流需求總量達到1.89億噸,較2017年增長4127萬噸,同比增長21.4%。冷鏈物流市場總規模達到2886億元,較2017年增長336億元,同比增長13.2%。
眼下,冷鏈物流已經成為各方巨頭與資本爭相追逐的對象,催生出一批具備全國性服務能力的冷鏈物流企業。
記者發現,布局冷鏈賽道的玩家主要有三類,第一類是實力雄厚的電商平臺,如阿里、京東、蘇寧等,依靠背后強大訂單量和數據支撐自建冷鏈物流;第二類是順豐、中通、圓通等快遞巨頭,基于自身在物流運輸網絡方面的深厚底蘊進行冷鏈布局。還有一類則是第三方供應鏈服務平臺,如鮮易供應鏈、九曳供應鏈等。
去年以來,一批行業頭部玩家在冷鏈產業上動作頻頻。比如順豐和美國物流巨頭夏暉宣布成立冷鏈物流合資公司,京東物流正式推出京東冷鏈品牌,并與中國國際貨運航空開始了一項全球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合作,阿里巴巴的冷鏈物流版圖上再添馴鹿冷鏈,背靠騰訊、阿里巴巴的O2O餐飲配送平臺美團、餓了么也開始布局短途冷鏈。
隨著冷鏈物流網絡布局的密度增加,原本高昂的運輸與配送成本不斷下降,反向催生更多生鮮品類通過電商銷售,更多新興生鮮品牌在市場上涌現。
九曳供應鏈創始人&CEO張冰表示,過去生鮮產品的生產商、品牌商是把產品賣給批發商、超市、賣場,現在通過互聯網從產地直接賣給終端消費者,冷鏈物流在推動整個生鮮零售業發生變化。
冷鏈企業降本增效 關鍵在管好人、車、庫
即便我國冷鏈產業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,但畢竟起步晚、基礎薄弱,其發展成熟度距離國外的冷鏈運輸網絡仍有不小的差距。
中國科學院院士周遠曾介紹到,國外冷鏈流通率基本上都達到了85%以上,我國只有19%;我國預冷果蔬的占比一般為10%,而國外高達95%~100%。在美國,平均每500個人就擁有一輛冷藏車,我國相同水平的一輛冷藏車對應的是1.8萬人。
不過杭州路格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俞衛棟告訴記者,我國冷鏈產業在技術手段上并不落后,他早在10年就開始研究智慧冷鏈監測方案,致力于開發冷鏈物聯網智能終端與冷鏈云平臺。
他介紹說,路格科技的產品安裝在各個廠家生產的冷藏車、冷庫、保溫箱里,能夠實時感應監測環境的溫濕度、載重、車門開關的狀態等數據,并自動上傳至云平臺;一旦發現異常情況,會立刻遠程報警,通知相關人員。
目前,路格科技與京東冷鏈、順豐冷鏈均建立了合作。京東的冷庫、順豐的冷藏車內應用的都是路格的智慧冷鏈監測系統。此外,企業還在配合商務部共同推動“一帶一路”國際冷鏈物流網絡的建設與完善,希望能將海外優質的生鮮食品輸送到國內市場。
在俞衛棟看來,智慧冷鏈監測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價值,“一方面是為老百姓的食品、藥品安全保駕護航,另一方面是節能減耗,通過數據分析幫助整個冷鏈行業降本提效。”
九曳供應鏈創始人張冰也提到,我國冷鏈行業冷藏車平均滿載率不足70%、冷庫平均空置率30%以上,如何管好人、車、庫,最大程度降本增效,是冷鏈企業管理者需要思考的問題。
他認為,單純的壓縮冷鏈物流成本,其實是一個偽命題。簡單地從800元一噸降到700元一噸,解決不了根本問題。更多的需要企業從供應鏈管理層面,做到有計劃地生產、運輸、存儲和銷售,實現“無縫對接”,盡可能減少生鮮冷鏈物流在運輸中出現有車無貨的現象。
同時,當企業通過品牌故事、用戶體驗、產品升級等方式提高自身價值,冷鏈物流的相對成本自然也會降低,甚至成為附加值的一部分。這也需要食品企業與冷鏈企業共同進行消費教育,普及冷鏈對于食品的重要性,讓消費者能看到冷鏈的價值,并愿意為之掏錢。
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系我們。
圖片來自“123RF”
【編者按】眼下,冷鏈物流已經成為各方巨頭與資本爭相追逐的對象,催生出一批具備全國性服務能力的冷鏈物流企業。
本文轉自中國冷鏈物流網,經億歐編輯,供業內人士參考。
雪糕、鮮奶、牛排、鮮燉燕窩……你會在電商平臺上購買這些需要冷藏的食品嗎?換在幾年前,你或許會擔心,長途運輸,東西肯定壞了吧!但如今,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在線上為生鮮買單。
這幾天,新零售食材品牌大希地正在緊鑼密鼓地備戰“雙12”。剛剛過去的“雙11”,大希地天貓旗艦店日銷牛排230萬片,銷售金額達到2400萬元,登頂生鮮肉類第一名。
還有更多像大希地這樣的生鮮產品,今年迎來銷量高峰。天貓“雙11”開場1小時,50萬支冰淇淋、400萬個橙子、350萬片牛排、150萬頭海參被搶光。京東生鮮也在“雙11”期間銷售創新高,1-10日累計銷售近4萬噸生鮮產品,約相當于整個北京市兩天的生鮮需求量。
生鮮品類熱銷的背后,是國內冷鏈物流的崛起。有了冷鏈物流的保駕護航,地方性的產品能賣得更遠,產品的銷售過程變得更高效,消費者也能方便地吃到更多新鮮食品。
生鮮更“鮮”,冷鏈給吃貨懶人帶來福音
對于新一代城市家庭而言,烹飪是生活中不可缺少又有點頭痛的事兒,其痛點在于好吃的通常很花時間,好做的常常不夠美味。也因此,新零售食材品牌大希地推出半成品牛排之后,受到不少年輕消費者的歡迎。
大希地副總裁郭紀剛透露,公司日常配送訂單量最高超過10萬件,“雙11”活動當日配送量高達20萬件。2019年1-11月,大希地累計發出535萬個包裹,85%實現“次日達”。
大希地的肉源均是產地進口,目前,該品牌已與順豐冷鏈、京東物流建立戰略合作關系,已經完成近30個中轉倉的布局,發貨范圍覆蓋全國31個省(直轄市、自治區)、385個地市。
新晉網紅雪糕品牌鐘薛高,也是冷鏈物流的受益者。今年“雙11”,鐘薛高天貓旗艦店一小時銷量突破300萬,相當于去年“雙11”全天的銷量。依靠全程-22℃的冷鏈運輸,鐘薛高可以在48小時內送達產品。
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,有更多的消費者愿意花相對大的成本享受更新鮮、健康的食品。比如低溫鮮奶,營養豐富但儲存期短,僅為7-21天,全程都需要2℃-6℃的低溫冷藏運輸,如今也在電商平臺上熱銷。在剛剛過去的“黑五”,通過冷鏈運輸的加州純正鮮奶首次通過天貓國際進入中國,產品熱銷推動全店日銷增長350倍。
另外還有火爆明星圈的鮮燉燕窩品牌小仙燉,主打0添加,保質期只有15天。消費者在線上下單后,不管總量是多少瓶,小仙燉按周配送,每周只發一組,一組為3瓶或7瓶。燕窩當天鮮燉,當天通過順豐冷鏈發貨,這種模式受到了眾多消費者的認可。今年“雙11”,小仙燉全網銷售額達到1.2億,復購率達50%以上。
顯然,冷鏈物流的普及對于“吃貨”“懶人”來說是個福音,坐在家中,也能隨時享用世界各地新鮮、美味的食材。
冷鏈不“冷”,各方巨頭角力生鮮運輸
在2016年以前,由于投入大、成本高、回報周期長等客觀原因,冷鏈產業表現一直不溫不火。自2017年起,我國多部委陸續出臺政策,推動冷鏈物流行業健康發展;同時,隨著新零售模式的出現、生鮮電商行業的快速崛起,冷鏈產業邁入高速發展期。
據統計,2018年中國食品冷鏈物流需求總量達到1.89億噸,較2017年增長4127萬噸,同比增長21.4%。冷鏈物流市場總規模達到2886億元,較2017年增長336億元,同比增長13.2%。
眼下,冷鏈物流已經成為各方巨頭與資本爭相追逐的對象,催生出一批具備全國性服務能力的冷鏈物流企業。
記者發現,布局冷鏈賽道的玩家主要有三類,第一類是實力雄厚的電商平臺,如阿里、京東、蘇寧等,依靠背后強大訂單量和數據支撐自建冷鏈物流;第二類是順豐、中通、圓通等快遞巨頭,基于自身在物流運輸網絡方面的深厚底蘊進行冷鏈布局。還有一類則是第三方供應鏈服務平臺,如鮮易供應鏈、九曳供應鏈等。
去年以來,一批行業頭部玩家在冷鏈產業上動作頻頻。比如順豐和美國物流巨頭夏暉宣布成立冷鏈物流合資公司,京東物流正式推出京東冷鏈品牌,并與中國國際貨運航空開始了一項全球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合作,阿里巴巴的冷鏈物流版圖上再添馴鹿冷鏈,背靠騰訊、阿里巴巴的O2O餐飲配送平臺美團、餓了么也開始布局短途冷鏈。
隨著冷鏈物流網絡布局的密度增加,原本高昂的運輸與配送成本不斷下降,反向催生更多生鮮品類通過電商銷售,更多新興生鮮品牌在市場上涌現。
九曳供應鏈創始人&CEO張冰表示,過去生鮮產品的生產商、品牌商是把產品賣給批發商、超市、賣場,現在通過互聯網從產地直接賣給終端消費者,冷鏈物流在推動整個生鮮零售業發生變化。
冷鏈企業降本增效 關鍵在管好人、車、庫
即便我國冷鏈產業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,但畢竟起步晚、基礎薄弱,其發展成熟度距離國外的冷鏈運輸網絡仍有不小的差距。
中國科學院院士周遠曾介紹到,國外冷鏈流通率基本上都達到了85%以上,我國只有19%;我國預冷果蔬的占比一般為10%,而國外高達95%~100%。在美國,平均每500個人就擁有一輛冷藏車,我國相同水平的一輛冷藏車對應的是1.8萬人。
不過杭州路格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俞衛棟告訴記者,我國冷鏈產業在技術手段上并不落后,他早在10年就開始研究智慧冷鏈監測方案,致力于開發冷鏈物聯網智能終端與冷鏈云平臺。
他介紹說,路格科技的產品安裝在各個廠家生產的冷藏車、冷庫、保溫箱里,能夠實時感應監測環境的溫濕度、載重、車門開關的狀態等數據,并自動上傳至云平臺;一旦發現異常情況,會立刻遠程報警,通知相關人員。
目前,路格科技與京東冷鏈、順豐冷鏈均建立了合作。京東的冷庫、順豐的冷藏車內應用的都是路格的智慧冷鏈監測系統。此外,企業還在配合商務部共同推動“一帶一路”國際冷鏈物流網絡的建設與完善,希望能將海外優質的生鮮食品輸送到國內市場。
在俞衛棟看來,智慧冷鏈監測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價值,“一方面是為老百姓的食品、藥品安全保駕護航,另一方面是節能減耗,通過數據分析幫助整個冷鏈行業降本提效。”
九曳供應鏈創始人張冰也提到,我國冷鏈行業冷藏車平均滿載率不足70%、冷庫平均空置率30%以上,如何管好人、車、庫,最大程度降本增效,是冷鏈企業管理者需要思考的問題。
他認為,單純的壓縮冷鏈物流成本,其實是一個偽命題。簡單地從800元一噸降到700元一噸,解決不了根本問題。更多的需要企業從供應鏈管理層面,做到有計劃地生產、運輸、存儲和銷售,實現“無縫對接”,盡可能減少生鮮冷鏈物流在運輸中出現有車無貨的現象。
同時,當企業通過品牌故事、用戶體驗、產品升級等方式提高自身價值,冷鏈物流的相對成本自然也會降低,甚至成為附加值的一部分。這也需要食品企業與冷鏈企業共同進行消費教育,普及冷鏈對于食品的重要性,讓消費者能看到冷鏈的價值,并愿意為之掏錢。
本文已標注來源和出處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系我們。
相關線路查詢